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阿拉题库网的美丽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了“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范文总结(精选 4 篇)”这一文档资料,您可以学习参考。它可供您使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第一篇】

本学期,我参加了家庭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培训。我认真聆听了许丽华老师的讲座,也聆听了王玉霞老师的讲座等。通过这些讲座,我受益颇丰。这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家校共育的方向,也让我理清了思路,并且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今后改革的决心。提到教育,首先会想到学校和老师。这两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不言而喻。我认为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通过家庭教育,父母会把自身的一切潜移默化地折射到孩子身上。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关键,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下面就我的近期培训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树立家校共育理念。

小学老师需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理论,把握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标与方向,领悟其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做法。同时,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家庭教育的文件,领悟国家的方针政策精神,汲取外地的先进经验。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利用家长学校以及家委会等途径,引导学生家长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未来接班人。

二、积极探索家校共育实施的方式和途径。

要认真组织学习家庭教育的理念,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开展,努力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更新。逐步构建起与时代同步、具有鲜明特色的家校共同培育的体系,充分发挥出对学生家庭的引导功效,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以此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尊重孩子,在生活里要以平等身份对待他们,与孩子构建相互信任的关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或许你会觉得这是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哪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有些父母的爱孩子不能接受和认可。我时常给懂事的儿子送上亲切的拥抱,展露浅浅的微笑,进行循循善诱的开导,送上小小的礼物。这能让孩子自然地感受到父母给予她的爱,也能增强她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倾听是父母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父母需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想要诉说的一切。即便此时自己正忙、很累,也得专心致志地倾听。并且要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向儿子问起此事时,他总是满怀兴奋地向我汇报所有情况。他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后,我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一起商量着办,给予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觉得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倾听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孩子得了高分,父母就心花怒放;孩子得了低分,父母就心灰意冷。这样会让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学习。孩子是孩子的原因在于他们定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干扰而转移注意力。所以,孩子学习时,我们家长应尽量陪在其身边一同学习,即便只是安静地在孩子身边看书也行。绝对不能出现孩子在学习,而家长在看电视、看手机甚至玩游戏的情况。这意味着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在学习先进经验后,依据聊城地区以及本校的实际状况,需大胆地进行尝试。在实践过程中,要持续地发现问题,积累新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与实践能力,切实成为家校共育的引领者与带头人。开展家庭教育时要具有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身为小学老师兼班主任,对自身有着高标准与严要求。秉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进行探索、总结以及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去做别人不愿干的事,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坚守着心灵的那片净土,从中获得乐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当好未来人才的奠基者。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作为老师,我们要陪伴孩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与家长携手,与学校共同合作,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第二篇】

学校的活动是让孩子们幸福成长,家庭的活动也是让孩子们幸福成长,这是最根本和最原始的。缺失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且和谐统一发展,教育才能够发挥育人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然而这些宏观的道理都应当从微观的细节开始去践行。杨老师的讲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了众多细节。“五个一”中的每一个“一”都属于细节,都有可能被忽略。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对其重视起来。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表明,古人很早以前就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父母与孩子基于血缘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能够以情感去打动孩子。并且,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最为长久,对孩子的了解也最为细致,因此父母能够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学校拥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教师也接受了专业的训练,在教育过程中展现出有计划、有系统的特点,进而能够更专业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其长处,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其长处。如果家庭和学校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那么就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幸福成长。

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第三篇】

20xx 年 xx 月 23 日下午 14:00,我参与了时长两个半小时的《立德树人。家校共育》讲座。讲座正式开始之前,播放了半小时的教育短片。这些短片展现出一个重大问题:“很多青少年,只因一时赌气,居然用生命来发泄愤怒。”

讲座正式开始后,主讲嘉宾段懿娟老师表明:教育涵盖两方面内容,即身体喂养与精神喂养。多数家长在身体喂养这一方面,不存在显著问题。然而在精神喂养这一方面,多数家长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

专家列出了五类在精神喂养方面的“垃圾食品”,分别是内容不良的动画片、节奏激烈的音乐、言情暴力影视剧、暴力游戏以及父母吵架时的粗俗语言。专家指出,教育需遵循规律,应该做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让青少年在 14 岁至 18 岁这个阶段,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去追求高尚的灵魂和富足的内心。家长在孩童少年时期未注重精神培养,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各类心理问题会纷纷地爆发出来。

研究表明,在孩童教育方面,学校教育占比 35%,社会教育占比 14%,家庭教育占比高达 51%。专家鼓励参加讲座的家长努力成为“学习型”家长,要保持纯净之心,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引入国学教育。国际文教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明确了十六字国学经典的学习方针,即“直面经典,不求深入理解,只求背诵熟练,终生受益”。

我愿与我的孩子一起,凭借实小《弟子规》背诵所打下的良好基础,持续进行《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的背诵。我期望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能够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

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第四篇】

每个家长在孩子成长时是初学者,都在摸索着前进。我如同所有父母,有“望子成龙”的想法。然而,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棘手。但这只是育儿漫长过程中的基础一步,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还有许多许多。

《父母课堂》告知我:儿童心灵的启蒙起始于家庭教育,“父母乃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努力学习,孩子便会积极向上。我们并非要去培育特定的孩子,而是要去塑造特定的自己,以便能够好好地去发现我们的孩子是何种模样,并激励他成为他自己。我们需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土壤,使其能够生根、发育。

杨绛先生曾言:好的教育首先要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人的自觉性,促使其有上进心,引领人们热爱学习并不断完善自身。这便要求身为父母的我们在平日里要从自身开始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孩子,让我们与孩子一同共同学习、一同进步。

在学习方面,我们要求他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只需学会基本的知识并能加以应用。我们并非特别在意考试的分数,而是会针对孩子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情况与孩子进行交流,针对薄弱环节为孩子提供辅导,努力让孩子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同时,我们也会不定期地就孩子在校的表现与老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督促并让孩子改正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我特别重视孩子的阅读,目的是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我为孩子开启阅读之门,给他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贵在坚持,要保证孩子每天有阅读时间,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书,定期给孩子买书,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书籍能让孩子记住很多优美的词句并运用到作文中,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家每周都有亲子阅读和讨论书籍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习惯成自然,每天孩子不看会儿书就觉得少了些什么。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能够让孩子获取书本所无法给予的知识。孩子在行走的过程中倾听和观察。这种感受深深烙印在心底,是能够留存于记忆之中的。孩子上幼儿园后,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会带他去外地进行自由行旅游。我会提前做好攻略,在网上自行预订住宿和机票。虽然这个过程有些麻烦,但很适合亲子游。在旅游过程中,一切都是慢节奏的。如果到了有名胜古迹的地方,我们就会多停留一会儿,给孩子讲讲历史典故。让他自己用语言把旅途所见所闻以录音、日记或者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机会。随着年龄的递增,我开始适当地让喜爱美食的他自己去制定美食攻略。今年带他去了西安、重庆、北京等地,这些都是他负责查找并提供的,所提供的几个地方都挺不错。而且在写作文时,文字变得愈发生动,内容也愈发丰富。

在孩子的家教方面,我尤其注重对行动力的培育。我会充当孩子的游戏玩伴,这样一来,既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又能培养他的行动力以及学习能力。玩与学习是相互统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学的学习能够彼此促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实践能够让人获得真知,没有实践就无法拥有发言权。很多时候,我们常常知晓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然而却缺乏去做的力量,亦或者不清楚怎样才能做到。

光想而不做、光说却不练或者仅凭借一时的情绪去简单做事,都是不可靠的。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但需要给孩子讲一些道理,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让他们进行实践行动的氛围,让孩子们通过行动来培养行动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学得更优秀、走得更长远。

龙应台曾说:“孩子,我让你读书用功,并非是要你与他人比拼成就。而是我期望你将来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以及权利,能够去选择那些有意义且有时间的工作,而非被迫去谋生。”这便是我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本文来自作者[xl131]投稿,不代表新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l131.com/jyan/202503-13704.html

(31)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xl131
    xl131 2025年03月16日

    我是新福号的签约作者“xl131”!

  • xl131
    xl131 2025年03月16日

    希望本篇文章《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合作的有效策略》能对你有所帮助!

  • xl131
    xl131 2025年03月16日

    本站[新福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xl131
    xl131 2025年03月16日

    本文概览:家校共育经验交流心得体会总结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

    联系我们

    邮件:新福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