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理解古诗大意
这首词描写的是月、鸟、蝉、蛙、星、雨、店、桥 西江月。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词人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鸣蝉:蝉叫声。⑤旧时:往日。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http://www.gushiwen.org/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相关问答
Q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都描写了哪些景色啊?
A1: 哎呀,这首诗里头的景色可丰富啦!辛弃疾老先生带着我们走进了夏夜的黄沙道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月别枝惊鹊”,月光下的树枝上,鹊鸟被惊飞;然后是“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凉风习习,蝉鸣声声,接着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的年景;最后是“听取蛙声一片”,田野里蛙声阵阵,这些景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夏夜乡村图景。
Q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A2: 这首诗大意嘛,就是辛弃疾老先生在夏夜里走在黄沙道上,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他看到了明月惊飞了树上的鹊鸟,听到了夜风中的蝉鸣,闻到了稻花的香气,还听到了一片蛙声,这些景物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Q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赏析要点有哪些?
A3: 哎呀,这首诗的赏析要点可不少呢!辛弃疾用词生动形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寥寥几笔就把夏夜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情景交融,既有视觉上的明月、树枝,又有听觉上的蝉鸣、蛙声,还有嗅觉上的稻花香,多感官结合,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诗中还隐含着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田园诗。
Q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4: 这首诗啊,表达了辛弃疾老先生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你看,他通过描写夏夜黄沙道中的景色,如明月、清风、稻花香、蛙声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乡村氛围,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辛弃疾在繁忙的世事中,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本文来自作者[北柒陌人]投稿,不代表新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l131.com/zhis/202501-27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新福号的签约作者“北柒陌人”!
希望本篇文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理解古诗大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新福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理解古诗大意这首词描写的是月、鸟、蝉、蛙、星、雨、店、桥 西江月。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