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教办发〔2023〕4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落实国家领导人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依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赣教基办函〔2022〕48 号),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现在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心理咨询辅导
要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加强在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上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排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家庭访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要积极协同高校、医院、有资质的心理评估监测机构参与相关工作。
2.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关注重点在于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遭遇重大家庭变故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存在抑郁、孤僻等状况的学生。要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及时知晓这类学生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和上门家访工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以及危机评估与干预服务。对于情况特殊的学生,要及时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并依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关的跟踪服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联合财政等部门。要统筹当地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心理辅导资源。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更大的学校需参照相关通知标准。建设心理健康辅导室。提高心理辅导室的使用率。提升育人效果。村完小以及教学点需要设置相应的心理辅导场所和设施设备,同时要完善心理健康档案。社会力量可以将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场所建设在校园内外那些能够让学生心胸舒展的适宜场地,并且要为其配备相应的器材。
建立并健全心理健康辅导的值班制度,能够进行预约,实现转介,做好重点反馈等。充分利用 12355、966525 等 24 小时心理咨询热线,以此来助力心理问题的化解。各地各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服务内容、频次以及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健全心理辅导室的值班、预约、面谈、转介、追踪和反馈等相关制度。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将校园内的心理援助电话以及网络预约专线等服务通道予以公布,为不同年级且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如同“直通车”般的心理咨询服务,务必要切实做好在危机之前、危机之中以及危机之后的积极干预工作。
二、落实课程建设,配齐配强教师队伍
开齐心理课程。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统筹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的课时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与课表之中。教学时,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内容以多样形式灵活融入,使教学途径方法得以丰富。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家人以及爱国爱民的意识。鼓励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去探索并建立融合性的心理健康课程。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及“赣教云”平台,打造出心理健康名师课堂。同时,培育、挑选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并对其进行推广。最终形成了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
6.配齐建强教师队伍。各地各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师生比 1:800 的比例来配备教师,这些教师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对于学生超过 800 名的中小学校,应当配备至少 1 名专职教师,同时还要配备数名兼职教师。而对于办学规模低于 800 名学生的中小学校,应该采用班主任兼职的方式,或者通过其他学校进行对口援助,以及教师定点支教等多种方式,来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以此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全覆盖。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指导。
力争在 2 年内使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全部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8.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九江市第二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工作的通知》(九教办发〔2023〕21 号)来推动九江市第二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评选。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方面以及心理健康的日常管理方面设置创建标准,用“特色学校”去引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各县(市、区)可参照市教育局做法创建县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9.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各地各校要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诱发心理问题。
10.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及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心理品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积极与当地媒体、卫健、社区等部门进行沟通协作。要常态化宣传日常锻炼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健康生活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毒品预防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生长发育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爱眼护眼相关知识,常态化宣传校园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观念,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四、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
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或监护人需提升自身修养,将良好家风传承下去,依照法律履行监护职责,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明确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重点,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具备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要时刻留意孩子的心理状况,要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要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优质的、高效的、网格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构建校家社协同机制。要把家访制度加以完善,利用“万师访万家”等活动平台,保证每学期对每个家庭最少家访 1 次,同时针对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与经历等信息建立家访档案,把家庭教育和家校沟通当作学生心理预警体系的重要部分,构建起家校社三位一体的优质、高效且网格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于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应当与家长一起商量制定干预方案,并且指导家长以科学理性的方式开展家庭干预以及心理辅导工作。如果学校具备条件,应当开设家长学校以及社区家长课堂,把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当作必修内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网信部门,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要主动联系卫健部门,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要主动联系公安部门,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与公安部门紧密联动,建立急救机制,以高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根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将当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少年宫以及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同时,与妇联等部门一起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逐步构建起家庭教育指导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以便为学生家长提供便捷且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各地各校要畅通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的“绿色通道”。鼓励并引导专家学者加入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为学生开展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引导医务人员加入该团队,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等志愿服务;引导高校教师加入该团队,为学生开展相关志愿服务;鼓励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加入该团队,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鼓励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加入该团队,为学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从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五、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落实“两个维护”的高度来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要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要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共同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确保事情有人去干,责任有人来负。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包括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要进一步压实心理健康管理责任,从而形成一种格局,即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过程全监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并且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平安校园建设考评的内容,以此来确保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以及有活动记录。
各县(市、区)教育局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归入学校教育工作履职督导的重要范畴,以此督促和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各地各校要明确责任部门以及负责人,从而形成责任落实机制。各地各校要针对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学生极端事件展开深入的个案分析,并且要及时把分析情况逐级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市教育局进行备案。市教育局会对那些发生了多起由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的学校和地区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同时倒查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落实情况。
各地要努力挖掘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有效做法以及典型经验,进而形成工作案例,并且要在 6 月 30 日前将这些上报给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联系人是曹泽辉,其电话为 8221353,邮箱是 1044027337@qq.com)
九江市教育局办公室
2023年3月27日
九江市教育局办公室2023年3月27日印发
— 9 —
本文来自作者[xl131]投稿,不代表新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l131.com/jyan/202503-1343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新福号的签约作者“xl131”!
希望本篇文章《九江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与实施方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新福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九教办发〔2023〕4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